推拉窗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推拉窗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蒙古为寻求永久中立启动立法

发布时间:2020-07-13 20:45:51 阅读: 来源:推拉窗厂家

近期,外媒关于蒙古国谋求成为“永久中立国”的消息在国内引发关注。一时间,“永久中立国”这一概念唤起了部分国人对于蒙古国的好奇。这个并不遥远的北方邻居,似乎只停留在国人支离破碎的历史记忆和一厢情愿的美好想象中。透过“永久中立国”的面纱,或许能对现代的蒙古国有进一步的认识。

多了一层外交“挡箭牌”

10月20日,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的法律顾问向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主席席恩赫包勒德提交了“永久中立国”相关的法律草案,这标志着蒙古国正式开始从立法层面向“永久中立国”地位迈出步伐。

此前的9月7日,额勒贝格道尔吉公开提出蒙古国成为“永久中立国”的想法。9月8日,由总统、总理和国家大呼拉尔主席组成的蒙古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讨论并支持额勒贝格道尔吉的这一提议。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同意,蒙古国应该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实行和平的、多支点的外交政策,构建平衡的外交关系,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维护本国安全和国家核心利益。近期,额勒贝格道尔吉在联合国和欧安组织议会大会秋季会议等国际场合多次公开宣传蒙古国“永久中立国”提议。

寻求成为“永久中立国”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有着多重考虑。蒙古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由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型以来,在重视同中俄两大邻国发展关系的同时,积极发展同美、日、韩、欧等“第三邻国”的关系,奉行全方位、多支点、等距离、不结盟的外交理念,试图在各国间寻找平衡,以获得利益最大化。

在此背景下,蒙古国的外交政策往往背后有着大国博弈的色彩。在获得丰厚“外援”的同时,蒙古国不可避免地要在一些国际问题上选边站队,某种程度上讲,也就背上了一定的“外交包袱”。一旦成为“永久中立国”,蒙古国似乎在与各国的交往中多了一层“挡箭牌”,得以超脱。

大国夹缝中寻求安全感

除了为外交减压以外,历史上长期处于中俄两个大国夹缝间的蒙古国,还缺乏足够的国防安全感。蒙古国作为中俄两个大国包围之下的内陆国,尽管从国土面积上来看堪称“大国”,但是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严重依赖进口,天然对两大邻国有种无法摆脱的安全“自卑感”,加上历史上与两国的纠结过往,蒙古国对中俄有着复杂的爱恨情节。

历史上,蒙古国曾处于苏联的强大影响甚至控制之下。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并形成对峙后,蒙古国成为苏联筹划进攻中国的桥头堡,苏军大量进驻蒙古。资料显示,苏军最多时达15万人,约占当时蒙古国人口的8%,实际上形成了对蒙古的军事占领。甚至有人称,当年苏联还曾秘密在蒙古国部署有核武器。这些都成为蒙古国上下难以抚平的心理阴影。

由于与中国的历史渊源,蒙古国不少人至今对中国仍充满顾虑。同时,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中蒙双边经贸关系深入发展,中国早已成为蒙古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本来,中国的发展以及紧密的中蒙关系对提升蒙古国经济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但并不是所有蒙古国人都乐见中蒙关系深入发展,一些政客担心蒙古国对中国依赖太大而损害自身的国家安全。

当前,额勒贝格道尔吉已进入第二个总统任期的中后期。分析人士指出,如何为自己留下政治遗产已经是额勒贝格道尔吉考虑的问题,鉴于目前蒙古国经济处于低谷,各政治集团也在为明后年的议会选举及总统大选而互相掣肘,总统难以在推进经济发展上施展大的作为。此番形势下,额勒贝格道尔吉此时提出的成为“永久中立国”似乎有着为自己打造政绩的考虑。

国内舆论有分歧

对于成为“永久中立国”,蒙古国国内舆论褒贬不一,但总体持支持态度。

支持者认为,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尤其近些年的一些地区冲突常常引发大国干涉,蒙古国虽处于和平时期,但是要为突发情况未雨绸缪,而且当前蒙古国可利用与各国关系稳定改善的良好环境来争取国际社会对“永久中立国”地位的认可。

蒙古国地缘政治研究所所长米雅格玛尔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表示,就其他“永久中立国”的经验来看,比如瑞士和芬兰,“永久中立国”一般容易成为区域性的国际和平协调中心,而蒙古国与其他东北亚的国家之间没有地缘政治的矛盾,蒙古国可以借此成为地区对话中心,扩大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地位。

反对者则认为,当前蒙古国处于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中,与中俄两大邻国的关系也趋于稳定,外部没有强敌的威胁,争做“永久中立国”不但没有必要,反而可能失去更多的外部支持,疏远与各国关系。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不管蒙古国“永久中立国”地位是否能够实现,蒙古国民众都不能从中获得看得见的好处,对于当前经济低迷、贫富悬殊、腐败严重的蒙古国来讲,需要的并不只是那些空喊的口号,而是真正将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上。蒙古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若能在维持稳定的政策法律环境、重拾外来投资者信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的话,远比画饼充饥式的空想来得实在。

可能会效仿瑞士全民皆兵制度

在蒙古国外交部于10月20日举行的记者会上,蒙外交部长普日布苏伦表示,蒙古国成为“永久中立国”,并不会改变当前的外交政策。他说,蒙古与中俄两个邻国的外交政策不会发生变化,对“第三邻国”的政策也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他还表示,中立原则一直反映在蒙古国的外交政策中,蒙古国一直在积极地实践中立政策,只不过最近才公开宣布了“永久中立国”而已。

一旦成为“永久中立国”,蒙古国在军事领域则或许会发生较大变革。米雅格玛尔表示,蒙古国可能对现有的军队结构和体制按照“永久中立国”的原则和标准进行调整,甚至可能会效仿瑞士全民皆兵的制度。

同时,在国际军事领域的合作方面,中立原则也可能会限制蒙古国的国际军事活动。蒙古国目前是欧安组织的成员国、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国以及上合组织的观察员国,而且蒙古国还曾参加过北约主导的对伊拉克、科索沃及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有专家称,成为“永久中立国”后,蒙古国将会只参加联合国框架的维和行动,而不能参加其他未经联合国授权的地区性维和行动。

蒙古国寻求成为“永久中立国”心意已决。未来,蒙古国在迈向“永久中立国”地位的道路上将有哪些具体的行动,还有待观察;其“永久中立国”地位能否被国际社会认可,也尚需时日检验。

(延伸阅读)

“全民皆兵”的中立国瑞士

在全球范围内,瑞士一直是永久中立国的典型代表。而对于奉行中立政策的瑞士,其外交原则之一就是在发生武装冲突时,对交战的任何一方都不采取敌对行动。

瑞士地处中欧腹地,与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多个欧洲大国毗邻,虽然国土面积狭小,但因其重要的地缘优势,历史上曾被多个周边国家觊觎,想将其作为自己的战略前哨或是军事缓冲区。瑞士也并非从一开始就在欧洲大陆“独善其身”,15世纪瑞士政府更是深度参与各国争斗,将以勇猛、忠诚和善战著称的“瑞士雇佣军”输出到其他欧洲国家,并从中大发战争横财。

1515年的马里尼亚诺战役成为瑞士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在那场战役中,法国军队大败米兰公爵属下的瑞士雇佣军,瑞士军队伤亡惨重。此后,瑞士开始逐渐从局部战争中抽身,向中立身份迈进。但直到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瑞士作为永久中立国的地位才真正得以确立,并被国际社会承认。

鉴于瑞士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英国、俄国、法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当时的欧洲大国一致同意保障瑞士的永久中立,而这一身份要求瑞士在战时和平时都永久奉行中立政策。

20世纪,欧洲经历了数场惨烈的大规模战争,而倚靠着永久中立国的身份,瑞士却得以在“风暴眼”中安然躲过战争的劫难。自维也纳会议以来,两百年间无战事,让瑞士得以休养生息,并发展了钟表、精密仪器等国家支柱产业;同时稳定的政治环境和中立国的特殊地位,也让瑞士成为战时离岸资金的避风港,大量的海外资金和财富纷纷涌向瑞士银行,瑞士也得以成长为欧洲重要的金融中心。

瑞士的永久中立国身份不仅让它免于战争的动荡,也让它充当了国际争端的调解员,很多重要的国际会议、斡旋场合都被安排在瑞士。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阿尔及利亚在日内瓦的谈判,最终促成了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的独立;而有关伊朗核问题展开的马拉松式谈判最终能取得成功,与在瑞士的数次谈判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不无关系。

近年来,瑞士逐步调整外交政策,由传统的保守中立向“积极中立”过渡,并把促进和平共处、尊重人权、促进民主等视为其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一个“中立”而不“孤立”的瑞士形象正在国际舞台上冉冉升起。

最近几天,一架瑞士战机接近俄罗斯飞机的新闻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关注。需要强调的是,瑞士是个武装中立国,它虽然不参加任何军事同盟,但仍拥有自己的军队和国防力量。二战时期,瑞士利用本国的地形优势,在阿尔卑斯山区等地修建了大量的防空洞和掩体。时至今日,瑞士人仍保有很强的战备意识,除了仍然实行全民兵役制度外,基本上瑞士的民用建筑中都会建地下室,以备战争或自然灾害时,民众能迅速转入地下掩体。瑞士每年还会进行防空警报演习,以提醒民众战争并未远离。

即墨工服制作

泰安职业装设计

景德镇职业装订做

商务定做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