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拉窗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推拉窗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32名大学生兰州生存训练15天-【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10 09:04:17 阅读: 来源:推拉窗厂家

山西师范大学参加生存训练的大学生们在兰州火车站合影。

8月2日15时44分,临汾火车站,山西师范大学的32名学生走下火车,结束了为期15天的兰州生存训练。饿肚子、在连锁快餐店打地铺、连续几小时找不到工作、好不容易有了工作又被辞退……过去的15天,他们经历了很多人从未有过的遭遇,收获的不仅是打工赚来的工资,还有锻炼和成长、温暖与感动。这就是山西师范大学的莳英计划生存训练。从2012年起,山西师范大学每年举办一次莳英计划生存训练,学生们在不同城市体验没钱的时候如何生存。这些年来,他们已经走过了广州、重庆、天津、福州、北京等地。学生们通过生存挑战去证明自己,通过社会实践感受这个社会的真正面貌。近日,记者联系了其中几名学生以及山西师范大学校团委的带队老师梁金风,了解他们生存训练中的酸甜苦辣和感悟。

A 为了15天的生存训练他们准备了3个多月

正式的生存训练为15天,准备工作从4月中旬就开始了。生存训练只要大一学生,经过自主报名和学院推荐,全校共500多名学生参加选拔。经过面试、笔试、心理测试、人物访谈、团队晋级赛等,46人进入素质拓展训练。7月中旬,临汾最高气温在37℃左右,训练要求学生们进行负重长跑,女生负重至少15斤,男生要20斤以上,绕校园跑十几圈,近两万米。此外,还有“信任背摔”、体能训练、集体仰卧起坐、举钢管做蹲起等。7天的拓展训练后,学生们在临汾进行了3天的模拟生存训练。“大家身上不带一分钱,自己在临汾市找工作,赚取去兰州的火车票费用145.5元。另外,每天的饭钱也得自己挣。晚上集体回学校在宿舍住。”梁金风说,其间,有部分学生退出了,最后到兰州参加生存训练的学生共32名,其中,13位男生,19位女生。7月18日19时许,从临汾出发,在西安倒车,19日13时26分,山西师范大学的师生们来到了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的重点发展城市兰州。除了32名接受生存训练的学生外,还有两位老师和3名莳英计划第五期的学生带队。

B 学生们分成4组每组8人分头找工作

19日14时,兰州火车站外广场,学生们分成4组,每组8人。老师没收现金和银行卡,检查微信钱包和支付宝,从之前学生们挣的钱中给每人15元作为启动资金,叮嘱安全事项,随后学生们按组分头找工作。“生存训练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学生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兰州。”梁金风说。19日15时许,学生赵连国一组遇到一家凉皮店招一名服务员,一名女生留了下来。没走多远,又有一家超市招4名女工,“当时我们觉得太没挑战性了,想再试试找别的工作,就离开了。但没想到当天再没找到一份工作。”赵连国说。18时许,赵连国一行人肚子饿得不行,带的水也喝完了,启动资金又舍不得用,7人坐在一家酒店门口台阶上,把各自包里零食拿出来分享,这些零食是他们用在临汾打工挣的钱买的。19时30分,他们到了东方红广场。“下火车时大家约定晚上集合。但只有我们组到了。”赵连国说,此时其他组还在大街上找工作。当天运气最好的是常毓泽组。“我们出发后就打听商业中心,然后坐公交车过去沿街找工作,效率很高。一下午组里有6个人找到了工作。”常毓泽说,傍晚时大家还想着再接再厉,就没去集合地。20时,赵连国和伙伴们决定继续沿街挨家挨户地问。21时许,赵连国组再无一人找到工作,“当时几个人走在天桥上,又饿又累。”赵连国说。21时30分许,常毓泽组的8个人找了一家宾馆,开了间大床房。“5名女生挤在床上睡,剩下的3名男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床单铺在地上。”常毓泽说。22时许,赵连国一组人到了东方红广场附近的一家24小时连锁快餐店。“刚开始人家还营业,我们就坐了一会儿,后来快到凌晨了,我们假装若无其事的样子,铺开床单打地铺睡觉。”赵连国说,其实当时觉得很忐忑和尴尬。7月20日凌晨1时许,其他没找到工作、没地方睡的学生都集中到东方红广场的快餐连锁店。“我去找店长说情,没想到店长是临汾人!店长很仗义,说我们只要找不到地方睡就可以来这里。”赵连国说,当晚有24名学生挤在快餐连锁店里,或坐着,或趴着,或打地铺,度过了第一夜。7月20日清晨5时许,在快餐连锁店过夜的学生都起床了。“没休息好,但人家要营业。”学生朱思旭说。6时许,24人重新分组,再次踏上找工作的道路。9时许,朱思旭、袁舒粒两名女生走不动了,同组两名男生让她俩坐在路边台阶上休息,他们继续找活。一个多小时后,他们为两名女生找到一份迎宾的工作。10时30分许,朱思旭和袁舒粒站在一家牛肉拉面店门口,开始做迎宾工作。男生继续沿街找工作。13时许,约半数学生还在找工作,其他学生则开始工作了。

C 同学们逐渐找到了工作,做餐厅服务员、送水工、家教等

大家找工作的方式主要靠沿街询问。看似操作简单,由于工作时间短,这些学生并不受用人方欢迎。去之前,朱思旭对自己的定位是“贫穷的街头艺术家”,她本科专业学书法,“去兰州前想做个书法代课老师,但没地方招短期的。”她说。路边店面最多的、最可能缺人的就数饭店了。“首先看人家有没有贴招聘信息,后来找不到工作,即使没有贴,我们也挨个上前询问人家是否能多雇个人。”朱思旭说,她和袁舒粒的第一份工作只做了4天,24日早晨两人一到店里,店主突然结账,一人给了240元。“找工作很难呀,当时很心烦,都有些想放弃了。但也就想想,工作还得找。”她们说。两人只好再次沿街寻找工作,背着包走了一天,当天下午朱思旭找了份龙虾店服务员的工作。25日,袁舒粒也找了份餐馆服务员的工作,餐馆老板正好和袁舒粒是老乡。两人的工作包吃住,不过是夜班。“女生里只有我俩上夜班。我凌晨四五点下班。”袁舒粒说。有的当地人知道学生们的情况后会给他们介绍工作,学生们相互通报,一起解决就业问题。“前两天在路上找了两天都没找下工作。第三天,队友介绍了一份茶馆的工作。但我只干了两天,茶馆内部调整把我辞掉了。”赵连国说,当晚,队友告诉他,有家包子铺老板想找个学生给孩子辅导暑期作业。但他一大早过去发现,人家找了课外辅导班。赵连国说,当时多数人已找到工作,他特别郁闷,后来才进餐厅当了服务员。学生们逐渐找到了工作,有钱挣,有饭吃,大家的日子步入正轨。梁金风告诉记者,学生们找工作时常被拒绝,到第三天才全部找到工作,有发传单的、餐厅服务员、送水工、家教等,日工资在40—60元之间。“有工作也不能高枕无忧,前后有7名学生被辞退过。”梁金风说,为了保证学生们的安全,在没有找到工作时,需要每两小时汇报一次情况,发送自己的定位,找到工作后,则每半天汇报一次。

D 一路走下来,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同学、陌生人的温暖

整个训练过程中,学生们一直相互接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吃饭。朱思旭说,起初两天多数人没找到工作,手里没钱,吃饭只能靠一路带来的“干粮”:面包、压缩饼干、牛奶……“大家把东西凑在一起,每个人都有口吃的。”她说。生存训练中最大的难题是住宿,有些学生找到了工作,但对方不一定提供住宿,都靠本地人和同学间相互帮忙。7月20日,赵连国扫街时遇到一位兰州市民主动过来和他搭话,对方听到他电话说生存训练的事,给他推荐了一些兰州找兼职的地方,还请他和学生们到自己空着的房子里住了一晚。“阿姨买了饼子和西瓜,让我们把脏衣服换下来自己带回家里洗。还给了我们100元,这是我们在兰州得到的第一笔钱。”赵连国赶紧通知小伙伴,当晚有11个人赶了过来。“第二天阿姨有急事去西安。虽然只住了一天,但所有人都十分感动。”赵连国说。7月21日21时30分,袁舒粒和朱思旭下班后还没找到地方住。“我们走了两公里,想去兰州大学的地下招待所住一晚,那里只要10元钱,结果去了发现没有床位了。后来跟队友联系,他们要住快餐连锁店,我们又走了两公里多才赶过去。”路上,袁舒粒突然特别想喝可乐,朱思旭劝她晚上喝可乐不好。“其实是因为没钱。我当时一下子特别崩溃,实在忍不住哭了。那天以后队友们都知道我喜欢喝可乐,有时工作完来看我,都会给我带一瓶可乐,我特别感动。”袁舒粒说,支撑她一路坚持下来的,除了内心的信念,还有来自同学、陌生人的温暖和感动。23日晚,一名学生打工的餐厅老板听说了他们的处境,去附近的小宾馆给赵连国组的8个人开了一个房间。“开好房后,赵连国通知大家,我们就两三个人结伴陆陆续续过来了。其实心里有些尴尬,但表面淡定,目不斜视地往里走。8个人都混进来了。那晚,大家都洗了澡,虽然很挤,但有床睡已经很幸福了。”朱思旭说。“之前是和同学在一起,后来只有我独自住在员工宿舍。刚开始有些犯怵,后来熟悉了,发现很多店员比我年纪还小。他们很照顾我,抢着干活,半夜人少时大师傅还给我们开小灶。”朱思旭说,虽然环境陌生,但她并不觉得孤单。

E 莳英计划已坚持6年,要让大学生经历淬炼展露锋芒

学生们的生存训练在忙碌中过去了,每个人都有收获。常毓泽在一家川菜馆里帮厨,规定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从9时到21时30分,但晚上客人多,加班是家常便饭。“每天不停地切小料、打扫餐馆、递盘子,站的时间长了两条腿都麻了。”常毓泽说,他心里也有过无奈和委屈。他切菜时因刀工不熟,动不动就把手上切个口子,但还得干活。真正走入社会,才懂得生活的不易。8月1日,打工生活告一段路。23时56分,学生们乘坐火车离开。8月2日15时44分,回到临汾。为时15天的生存训练结束。梁金风说,莳英计划是山西师范大学重要的人才培养计划之一,目的是为发掘和培养综合性学生人才,生存训练是其中一项,已坚持训练6年,“我从去年开始带队,生存训练让学生们走出校园、踏进社会,收获了在校园里、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梁金风说。参加生存训练的都是从大一学生中选拔的,今年的学生多是1999年左右出生,年纪在18岁左右。“很多学生是第一次深入接触社会,训练过程中能明显感受到他们的成长,比如坚持不懈,认真敬业,这些精神会贯彻到日后的学习、生活甚至工作中。”梁金风说,回去后,学生们还会再次选拔,通过的学生会在大学生涯中一直接受培训,比如参加讲座和志愿服务。“我们一些莳英计划的学生,在学业方面非常吃苦耐劳,考虑问题也更加全面,更加自信。在亲情方面,他们也更能了解父母的不易。”梁金风说,夏日炎炎,山西师范大学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这样一群大学生经历淬炼,“就好像一把利剑要经历千凿万锤才能展露锋芒”。

本报记者 冯戎 实习生 要呈阳

法兰弯头

玉髓手镯价格

玻纤造型吸音板

天津镀锌带钢

小麦播种机

茶油瓶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