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三月,重养生,坚持“三步走”

秋三月,重养生,坚持三步走
入秋后,阳气开始收敛,潜藏于内。
过好多事之秋,才能给健康过冬,打下好基础。
想要过好秋季,要重视身体的养生工作,并且,要顺应天时。
秋三月,农历的七月、八月、九月,这三个月的养生重点,也略有不同。
秋三月,重养生,坚持三步走,为过冬打基础,少生病,更健康
第一步:初秋防暑、调脾胃
初秋,也就是农历七月,养生重点是防暑、调脾胃。
一、防暑
初秋正值秋老虎之际,此时,白天依然比较炎热。
因此,养生的重点之一,还是要注意解暑降温,预防中暑。
初秋时节,早晚冷飕飕,中午热死牛,人很容易导致热伤风。
对策:
1、主动喝水
主动喝水,补充足够的水分,可促进新陈代谢,调节自身免疫。
喝水的时候,加点薄荷叶、藿香叶、紫苏叶等,亦有助于防中暑。
2、适度添衣
初秋,虽然早晚比较凉爽,但添衣要适当。
早秋,温差不算大,不要过早添衣,可帮助身体接受从夏到秋的过度,增加身体对寒邪的耐受能力。
3、保持通风
室内要注意保持通风,可借助在地上洒水,使用电风扇、空调来降温,但空调温度不宜过低,更不要直接对着风扇吹。
二、调脾胃
初秋时节,雨水较多,湿气偏盛。
而湿邪最易伤脾,此时,要注意保护脾胃。
并且,经过一些苦夏的折磨,很多人的脾胃难免会虚弱。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
在初秋的时候,若调养好脾胃,可以在秋冬进补的时候,事半功倍。
对策:
1、少瓜多果
进入秋季,要注意少吃瓜,多吃果。
因为,多部分瓜类比较寒凉,会加重脾胃负担。
所以,初秋多吃点温性的水果,少吃凉性的瓜类,有益脾胃健康。
2、适当吃粥
入秋后,多吃点粥类,有益脾胃健康。
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
初秋时节,适当的多吃点粥,对于调养脾胃,十分有益。
小米南瓜粥,健脾和胃,补中益气、止痛。山药粥,温和滋补,健脾养胃。
3、常揉腹部
闲来无事,揉揉腹,促消化,有益脾胃健康。
腹部,是胃所在部位,经常按揉,可增强脾胃功能,达到养胃健体之效。
第二步:仲秋防秋燥、常秋冻
仲秋,进入秋季的第二个月,也就农历八月,养生重点是防秋燥和常秋冻。
一:防秋燥
进入仲秋,草木逐渐干枯萎黄,燥邪严重。
此时,很多人津干液燥,出现口鼻咽喉发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
并且,燥邪最易伤肺,若此时秋燥伤及肺的元气,则秋冬肺部易生病。
因此,在仲秋时节,一定要注意防秋燥,避免燥邪伤身,损害健康。
对策:
1、茶水喝一点
对抗秋燥,多喝点茶水,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之一。
用一些润燥护肺的小植物,搭配泡水,是此时节不错的选择。
苦苣地节茶,泡水代茶饮,润肺、生津、养阴、宣肺、排毒,助力健康。
用蒲公英、苦苣、地节、桔梗,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饮即可。
蒲公英,随处可见,药食两用,被称为排毒草,可利尿通淋,消炎杀菌,是八大金刚之一,不但可以帮助排毒,还可对抗炎症,改善咽喉不适。
地节,是养阴生津佳品,质柔而润,益五脏,用其泡水,可改善咽干舌燥,干咳少痰等,并可提高免疫力,助力健康。
桔梗,入肺经,用其泡水喝,可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等,对于肺部健康十分有益。
苦苣泡水,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增强免疫力,促进身体排毒。这几种,搭配在一起,泡水喝,润肺、利咽、生津、排毒,是养肺润肺不错的选择。
TAG标签:
睑裂斑怎么吃肾痈的病因
尘肺的相关知识
中年男子如何预防肾癌